建議人:仲其安 宿遷學院講師
序言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是實體經濟創新發展的必由之路。數實融合為正在新舊動能轉換的中國經濟提供了新的經濟增長點,為此如何提升數實融合的效果成為當下學術界與實踐領域關注的焦點問題。本課題以宿遷市數實融合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宿遷市數實融合的發展之路。
一、 背景
2018年8月習近平主席首次提出,“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打造產業新業態”。2022年10月習近平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說明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融合已經進入快速發展階段,需要提升融合的速度與效率。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數字技術與產業融合的步伐,利用數字技術對企業的產品、商業模式進行改造,提升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數字經濟規模得到快速的發展。截止2022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50.2萬億元,同比增長10%,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提升至41.5%;二是產業數字化穩步推進,工業互聯網是產業數字化的核心,其規模已經達到1.2萬億,同比增長15.5%,數字產業化進一步提升。宿遷市作為江蘇省數字產業化改革的“排頭兵”,先后建成了京東呼叫中心、京東云華東數據中心、京東物流平行總部,標志著宿遷市數字化產業得到快速的發展。但也要認識到宿遷市產業數字化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較多的問題亟需解決。
二、 現狀與問題
1.數字核心技術創新能力相對較弱
宿遷市作為后發展城市,雖然有一定的工業基礎,但科技創新方面仍然是經濟發展中的短板。從整體來看,宿遷市數字技術創新平臺、高新技術企業、數字技術開發人才等資源嚴重不足,內生動力亟需加強;數字技術開發過于單一,宿遷市目前主要以“大數據+”為主,各企業在技術研發過程中存在重復開發的現象,導致創新資源浪費。
2.數字鴻溝仍然存在
通過對宿遷市規模以上企業進行抽樣調查我們發現,由于受到技術、制度等方面的不健全的影響,在產業化過程中,數據在同行業企業間、供應鏈上下游、跨行業的流動存在鴻溝,直接制約了數據的流通與使用,降低了對實體經濟的賦能作用。從技術層面來看,由于企業間使用的系統以及軟件千差萬別、數字化應用水平各有差異,缺乏數據應用標準,這也加大了數據互通互聯的難度;從市場層面來看,由于數據可復制性以及非排他性的特點,大致很容易出現數據泄露的情況,這也是導致數字鴻溝的主要的原因。
3.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發展存在不均衡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一種雙向關系,而不是單向的關系,需要雙向配合,才能發揮數字經濟賦能實體經濟的作用。雖然宿遷市數字經濟發展處于蘇北地區的前列,但實體產業的數字化融合度卻落后于徐州、淮安以及鹽城,僅僅領先于連云港,主要是因為宿遷市實體經濟發展相對落后。
4.數實融合復合型人才緊缺
通過對宿遷市規模以上企業抽樣調查我們發現,受訪的企業提出人才仍然是影響企業數實融合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表現為缺乏數字技術創新人才,數實融合關鍵在于開發適合區域發展的數據技術,受制于宿遷市的區位因素,通過引進外部數字技術創新人才難度大。同時宿遷市本地高校較少,內部創新人才數量遠遠無法滿足需求。
三、 相關建議
1.加強數字技術研發,為數實融合打造扎實的底座
數實融合并不是簡單的數字技術的應用,而是需要結合某些行業、企業乃至產品進行數字技術的開發,掌握這方面的數字技術內核,進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由于數字經濟的發展時間較短,各項數字技術的應用仍然處于嘗試階段,對于各產業均具有較大的機遇,因此數字技術的研發對于地區經濟騰飛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首先對于政府而言,加大研發政策扶持力度,在政策上、資金上進行針對性扶持,提升數字技術創新的能力。其次,對于企業而言,需要認識到數字經濟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要針對企業自身的特點進行數字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2.結合地區發展現狀,推出重點領域的示范引領
從相關的地區數實融合的發展經驗來看,很難將數實融合深入到每一個企業。數實融合需要有頂層設計、目標明確以及有重點的推進,需要結合地區的優勢產業、重點企業進行數實融合,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首先,對于政府來講,做好數實融合的政策制定工作,結合宿遷市數字經濟的發展狀況,明確宿遷市數實融合的目標,確定數實融合的示范企業,加快其數實融合的步伐;其次,對于被扶持企業而言,充分利用政府扶持的機遇,加快自身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利用核心企業的影響力帶動周邊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為數實融合提供可行的樣板。
3.進一步完善宿遷市產業布局,提升實體產業的競爭力
宿遷市自身數字產業化的程度位于蘇北第二位,但數實融合程度不高,僅高于連云港。主要的原因是實體經濟發展較差,因此宿遷市應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實體產業的競爭力。實體產業是數字經濟應用的載體,要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的協調有序運營,需要在加大力氣進行實體產業重新布局,在每個行業打造標桿企業,利用標桿企業的影響力打造具有韌性的產業集群。就目前來看,宿遷市的產業體系較為單一,雖然宿遷市在新材料、物流等行業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仍然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集群,這也導致數字經濟與實體產業不協調,發展出現瓶頸。因此政府應進一步加大核心產業的扶持力度,打造具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集群,以此為基礎建立統一的數字化平臺,降低平臺內企業的交易成本,增強產業韌性。
4.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引進與培育
數實融合的效果的動力來源于人才的匯聚。一方面數實融合融合性人才不僅具備數字技術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具備相關行業知識。即從技術來看,要了解大數據、區塊鏈以及人工智能等相關的理論知識與應用能力;從相關行業知識來看,對行業發展、市場需求、企業經營管理以及未來發展動態有深入的了解。因而復合型人才要求高、培育難度也大。另一方面從人才培育來看,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分為內部培育和外部引進。從內部培育來看,政府應于本地高校合作培養復合型人才,優勢在于能夠根據本地產業需求來培養人才;從外部引進來看,政府應制定更具有競爭力的人才引進方案,吸引符合本地發展的人才,優勢在于能夠快速的提升本地企業的競爭力,短期提升效果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