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人:王敏 江蘇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食品安全專員
序言
白酒產業作為食品產業的重要分支,與民生息息相關,自誕生以來久盛未衰。同時白酒產業又不同于普通食品產業,具有很強的地緣屬性,這也是部分白酒龍頭企業能穩步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今社會,隨著消費升級和區域酒企的全國化,白酒消費競爭已經愈來愈激烈,已經不局限于生產條件、生產技術和品牌營銷的競爭,更向全產業鏈和質量安全進行延伸,謀求長遠發展,如水源地保護、原糧質量保障、包材設計研發、釀造科技創新、消費信息收集、質量風險管控等。同時,隨著白酒“馬太效應”愈來愈明顯,區域內的白酒企業只有在強勢機構的引導下抱團取暖,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勝出,不負“酒都”盛名。
一、 背景
宿遷,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大酒都之一(宿遷、宜賓),白酒基因和人們對白酒的情愫與生俱來,在宿遷市未成立的時候,洋河、雙溝等名酒已經享譽大江南北。同時,因為宿遷特殊的歷史淵源和經濟基礎,發展白酒產業也是一個比較明智的選擇,宿遷具有白酒大規模發展所需要的資源優勢,包括底蘊、人才、物流、信息和技術。
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宿遷的白酒產業也是相關競品中受政府部門扶持力度相對較小的產業,尤其是省級層面,而貴州茅臺、山西汾酒、四川五糧液等在資源獲取、全產業鏈建設等方面均得到省市級巨大的支持,較早成立了白酒產業發展集團或成立了專項工作組,底蘊愈加豐厚。宿遷白酒企業的發展,過分依賴于企業自身的投入和營銷的提升,沒有較為強勢的領頭機構進行全產業鏈研究、食品質量安全管控,過分強調了產出效益而忽略了系統性投入。
二、 現狀與問題
1、專業人才重視程度不夠。
一是市內大中型白酒企業對人才的吸引程度較為一般,甚至淪為“別人的嫁衣”,很多專業性較強的大學生,經過幾年的培養后成為難得的專業人才,但是卻跳槽到其他白酒企業,造成的不僅是人才的流失,更是競爭對手的崛起;二是宿遷市對專業人才缺乏必要的起步幫扶和長期關注,造成專業人才沒有歸屬感,甚至造成本地人才、外地人才共同流失的現象;三是高學歷專業人才缺乏提升自我的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學習深造途徑缺失、技能提升途徑受限等,企業難以培養出對自己忠誠度高的高端人才,同時也不利于企業研發的深入推進。
2、政府系統規劃前瞻不夠。
宿遷市曾出臺《宿遷市酒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關于加快推進宿遷“中國酒都”建設的意見》等一系列文件,但是缺少系統性投入規劃,導致前瞻性不足。政策中缺少對區域白酒企業系統性的幫扶機制和發展規劃,如白酒全產業鏈研究、上下游產業建設、食品質量安全管控以及人才“選、用、留”。
3、監管部門指導力度不夠。
一是宿遷市沒有成立明確指導白酒產業的專門委員會或其他機構,區域產業發展主要還是源于地區龍頭企業的主動作為,難以面面俱到,如釀酒用原料的自主培育、生產用包材的持續創新、物流系統的優化構建、質量管控機構的建立等等;二是現有的市場監管、科技研發部門由于人力資源配備、監管職責固化等原因,對白酒企業的指導幫扶力度不夠,質量管控、食品安全、產品研發等專項工作難以深入推進。
4、企業之間交流合作不夠。
一是政府部門未能全身心牽頭企業開展白酒產業鏈項目研究,同時也沒有及時組織骨干企業走出區域、走出行業,造成創新動力不足;二是區域內企業所形成的內部交流和外部對標氛圍還是不足,企業組織的對標沒有考慮全模塊化和產業鏈發展,站位受限。
三、 相關建議
單獨成立白酒領導小組,組合區域內白酒生產經營企業,抱團取暖,擰成一股繩,制定詳實的五年或十年發展白皮書,系統性開展白酒全產業鏈研究和質量安全管控。
1、強化高端人才儲備。
一是吸引專業性比較強的,學歷層次比較高的人才到宿遷開展白酒研究工作,不局限于白酒生產企業,也可以加入“宿遷市白酒領導小組(暫舉例)”,提高人才的深厚度;二是對現有人才進行系統性登記造冊,定期組織座談會,了解思想動態,解決實際困難,盡量減少高學歷、多經驗人才流失到其他白酒企業,提高人才的忠誠度;三是打通優秀人才自主提升通道,如工程師評選激勵、人才津貼、在讀博士等,通過協議、補貼等措施,提升人才的附著度。
2、強化政策系統謀劃。
分析宿遷市白酒產業發展的現狀、優勢和劣勢,了解其他省市白酒發展前沿信息,了解白酒相近行業的質量安全管控、產品研發投入等信息,制定詳實可操作的措施,實實在在提升區域酒企的競爭力。
3、強化企業對標交流。
一是制定政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到其他省市優秀酒企開展對標交流,學習先進做法和技術;二是定期組織區域內白酒企業組團到其他省市白酒企業、研發機構、科研高校進行學習交流或開展項目研究,對主動提升的企業、個人給予一定的幫助和激勵;三是搭建平臺,促進區域內企業相互交流,形成互幫互助的風氣,增強“小巨人”企業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