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人:胡蕓蕓 泗洪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序言
近年來,泗洪縣緊緊圍繞建設最富活力改革試驗區目標任務,堅持“生態、高效、特色、現代”的農業發展定位,牢固樹立“以種帶養、以養促種”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理念,以“生態高效、種養循環、綜合利用”為工作原則,積極發展“畜禽養殖+有機肥+綠色種植”的綜合循環種養新模式,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減量化產生、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與綠色農業種植相結合,實現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發展獲得“雙贏”。截至目前,全縣建成綠色種養循環試點27.36萬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99.61%,2021-2025年連續五年被列為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
一、背景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要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為推進構建綠色種養循環農業體系,促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我縣堅持問題導向、創新思路,注重培大育強服務主體,大力發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
二、現狀與問題
我縣是全國畜牧大縣、國家糧食生產大縣、全國首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耕地面積199.64萬畝,農作物常年播種面積300多萬畝,在全國優勢農作物產業帶規劃中,被列入水稻、小麥優勢產業帶,主要耕作制度為稻麥輪作。2023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9.425萬畝,糧食總產125.74萬噸,出欄生豬97.12萬頭,家禽總數1228.61萬羽,年產生畜禽糞便約130萬噸。
我縣積極開展整縣糞肥就地消納、就近還田,構建“統一收集、集中發酵、定向配送、機械施用”的糞污還田利用組織方式和運營模式,推動建立資源化利用長效機制。一是創新糞污利用機制。結合畜禽養殖和糞污產生現狀,聚焦優質糧食片區、綠色蔬菜片區、精品林果片區,推進糞肥還田利用,采取糞污產生沼液、糞肥相結合的還田利用方式,重點示范推廣沼液無害化還田和腐熟糞肥全面推廣機械化施肥。二是創新市場主體參與機制。以市場化運作為主,通過以獎代補、公開遴選等方式,支持具有條件的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主體參與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建設,鼓勵養殖場、第三方服務組織、種植大戶簽訂協議書,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還田。2021年、2022年分別撬動社會資本3565萬元、3483萬元投資開展糞肥收集、發酵、運輸和施用。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建廠房2.4萬平方米,新增配備鏟車、撒肥機、破碎機等設備共35臺,有機肥年產能由14萬噸提升至35萬噸。三是創新項目管理機制。建立實施方案備案制、服務與應用主體遴選制、項目任務合同制、獎補情況公示制、工作資料臺賬制、實施情況第三方核查制、資金使用審計制、績效目標考核制等工作機制,切實加強監督管理和績效評價,實行專款核算、專款專用、公示公開、專項審計。同時注重過程性調度推進項目,切實鞏固提升糞肥還田成效,促進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推進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綠色種養循環農業在養殖場戶、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種植應用主體三方間鏈條存在堵點。種植主體與養殖場脫節,種植主體思想有待提升,表現在施用有機肥積極性不高;施有機肥嫌麻煩;施有機肥效果不明顯。二是糞肥施用模式規范、施用量適宜、施用效果良好,但部分糧食作物種植主體施用有機肥意識不強。聚焦優質糧食片區、綠色蔬菜片區、精品林果片區,在優質糧食片區推廣“腐熟糞肥+機械深施”、“腐熟糞肥+配方肥”、“沼液無害化還田”技術模式;在綠色蔬菜片區推廣“腐熟糞肥+配方肥”技術模式;在精品林果片區推廣“腐熟糞肥+配方肥”技術模式。隨著化肥用量減少,有機肥增加,田間土壤變得疏松,果蔬口感變好。經濟作物種植主體大多已養成施用有機肥的習慣,并能認識到施用有機肥在疏松田間土壤、提升果蔬口感、促進化肥減量、節本增效、地力提升方面的作用,但是糧食作物種植主體施用有機肥意識仍然不強。三是糞肥施用安全監管難以全環節覆蓋。我縣通過打造泗洪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糞肥還田追溯系統平臺,實現相關數據資源共建共享和互聯互通,重點完善對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核查“兩賬一照一軌跡”,即養殖端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服務組織還田利用臺賬、還田照片、車輛運行軌跡吻合與否,糞污收集清運施用各環節閉環與否,確保全程規范運行和全環節覆蓋。但由于送肥車輛不屬于服務主體,由物流公司調度使用,車輛運行軌跡很難核查。
三、相關建議
1.積極培育糞肥還田專業化社會服務組織。積極構建“市場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糞肥還田長效機制。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帶動、支持提供糞污收集、處理、轉運、施用全鏈條糞肥還田服務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大投入,擴大糞肥還田利用社會化服務市場規模,提高規模效益,降低運營成本,確保經濟可行,促進增產提質,形成良性循環。大膽創新糞肥還田新模式、新方法。
2.加強合作打通種養循環通道。結合我縣實際,積極與有關方面合作,大膽創新探索新模式、新方法,示范推廣以糞肥、沼液還田為主的綠色耕地地力提升技術,推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和化肥減量“雙目標”的實現,打通種養循環通道。
3.積極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與種植生產主體有效對接。積極引導有機肥生產企業、合作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種植生產主體有效對接,生產出泗洪縣的綠色名優特色農產品,擦亮泗洪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