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影院精品一区_亚洲va中文在线播放免费_一区二区三区欧美_精品国产91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婷婷

當前位置: 首頁>科技智庫
關于推動宿遷市高校研究院發展的建議
發布日期: 2022-08-17 10:48?? 訪問量:

建議人:程芳梅 宿遷市設施園藝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序言

高校研究院是支撐我市研發和技術服務重要的新生力量,但隨著政府與高校、院所的合作協議到期,特別是在省資助項目驗收通過后,面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的形勢,按照市委、市政府高質量推進四化同步,實現高質量發展,以及鄉村振興產業興旺對科研院所支撐服務能力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為了更好地服務宿遷,致富百姓,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現就進一步推動宿遷市高校研究院發展,綜合高校研究院的發展現狀,對照全市轉型發展的新要求,及時地研究與推進下一步建設與發展。

一、 背景

為集聚創新資源,推動產業創新發展,2011年,江蘇省為強化工作性引導,在科技計劃類別中設置政產學研聯合創新載體資金項目,用于資助這類新型研發機構的建設與發展。宿遷市從2011年開始與省內外知名高校院所進行廣泛的接、交流并結合地方產業發展需求和高校院所的優勢學科,先后與高校聯合共建了南京工業大學(宿遷)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江南大學(宿遷)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農業大學(宿遷)設施園藝研究院8高校研究院。這些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的建立,在加快科技資源集聚、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目前,高校研究院科技創新平臺研發中心、中試基地、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人才集聚、技術服務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高校研究院服務產業發展的成效已初步顯現。

二、 現狀與問題

宿遷市共建設的8個高校科研院所的建設與運行,在體制機制創新、研發設施建設、科研項目實施、技術咨詢與服務、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進行了全新嘗試,高校院所派出的管理班子以及科研人員付出了艱辛努力,取得積極成效,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隨著政府與高校、院所的合作協議陸續到期,特別是在省資助項目驗收通過后,面對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的形勢,許多困難和問題逐漸顯現。

1.             團隊不強、人數不多。

據統計,8個高校研究院中最高人數不超過15名,最低人數不足 5名。高校研究院雖得到后方充足的人才支持,但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工作重心仍放在后方單位,在連工作時間得到充足保證,通過項目實施聯系的專家,隨著項目完成輪轉較多,隊伍穩定性差。在現有的在職人員結構上,管理支撐人員比重偏大,技術轉移轉化人員次之,具有科研和服務能力人員偏少。

2.             體制機制單一,自我造血較弱。

高校研究院為自收自支的事業單位,研發和建設經費主要依靠政府獎補、科技項目和企業技術服務為收入來源,來自企業橫向收入較少。根據校地共建框架協議,高校研究院按照“政府主導、高校共建、企業加盟”的模式,研究院實行的是市場化運作,研究院向有關部門爭取資金及政策支持。近年來,國家級和省市重點農業課題(項目)較少,根據市級產業發展引導資金項目申報指南要求,項目負責人為第一申報單位在職人員,且在項目實施期不能同時申報省、市科技項目,研究院運型經費、實驗室及基地維護費用,租金,外加設施、基地新擴(改)建及調研培訓、推廣服務等。經費缺口很大,處于低成本維持運營狀態。很大程度局限了高校研究院的發展,制約了項目研究的深入拓展和做大做強。與當初目標定位和四方 ( 校、市、院、人才 ) 滿意標準來看,還存在較大差距。

3.             缺少戰略規劃和統籌能力。

研究院的建設選址要充分考慮到發展定位、產業需求等多方面需求,以南京農業大學(宿遷)設施園藝研究院為例,2011年建院選址在江蘇省農民培訓學院院內,選址的原因是既可以帶動宿城、宿豫乃至全市設施園藝業發展,又可以與農民培訓學院互補,并形成集聚效應。但剛剛建好,2014年初就面臨搬遷,研究院由江蘇農民培訓學院搬遷至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酒質檢大樓,2015年在白酒質檢大樓實驗室剛裝修完成,研究院由宿遷經濟技術開發區白酒質檢大樓搬遷至市經開區南蔡鄉(原宿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宿城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直至2016年初才基本建成。運行三年,高校研究院作用剛凸顯,宿遷市為加快農業高新示范區創建,2021年決定將南京農業大學(宿遷)設施園藝研究院搬遷到洋河新區。建院十年搬遷4次,造成財政投入的極大浪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與合作高校的感情以及研究院的發展速度。

4.             缺乏重大項目和政策的支持拉動,難以在現有基礎上取得大的突破,制約了高校研究院在宿遷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顯著作用。 

高校研究院實行自收自支的經營模式,其收入來源主要依靠產品開發和技術服務,這就決定了其發展很大程度上受制與當地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高校研究院主要的服務對象——當地企業的經營狀況,決定了高校研究院在多大范圍、多大程度和多大規模進一步提檔升級。目前,高校研究院收支基本平衡,略有虧損,要想進一步拓展空間、加快發展,為宿遷產業和經濟做出更大貢獻,需要一些重大項目和政策的支持拉動,特別是國家級、省級重大項目。

三、 相關建議

1.充分認識高校研究院品牌價值,打造成全市性集聚創新資源平臺載體

8個高校研究院的成立是在領導重視、政策刺激、案例示范、自身需求等各種因素綜合作用下促成的結果,幾年來走完了從醞釀、簽約、籌備、建設到運行的第一個成長周期,已在科技研發、創業孵化、教育培訓等方面做出積極貢獻。隨著省計劃項目如期完成,校市合作協議執行期滿,對高校研究院,是任其發展,還是積極推進,取決于雙方對其品牌價值的判斷:高校院所品牌的無償輸出,終究要看發展的最終效果; 地方政府的前期投入,得難失易;實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具有號召力的承載科技資源的平臺載體。

2.緊密結合產業規劃,幫助研發和公共服務精準定位

高校研究院是我市科技服務業的骨干機構,發揮著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產業附加值大、輻射帶動作用強的服務業態特點。最近,我市出臺了《關于推進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要求貫徹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作用推動高質量發展。但在扶持力度上還需進一步加強。

3.推動校市新一輪合作,尋求科研團隊和重大成果支持新的突破口

當前,8個高校院所完成了省科技廳立項驗收。驗收之后,高校院所對于是否繼續合作和高校研究院存留尚未表態。為發展新一輪合作關系,我市有必要對每個高校研究院逐個實行“回頭看”,首先要檢查雙方承諾保障條件是否到位,再檢查高校研究院自身工作是否到位。

4.設立市高校研究院工作推進機構,為各高校研究院提供相對穩定的發展條件

目前 8個各高校研究院創業條件薄弱,各院規模雖小,但行政辦公、計劃財務各設一套,樣樣俱全,而且要面對技術轉移、人力管理社會相關事務,更加限制了高校研究院突出主業,高效運作。建議市政府設立市高校研究院工作推進機構 ( 由科技、財政、人社、編辦、各責任主體負責人組成) ,為高校研究院提供服務支撐,重點優化解決集中用地、事業編制使用、人才服務、技術轉移等共性發展條件,正常性地聯系高校院所,督促定期召開理事會會議處理和協調高校研究院個性化重大問題,對于高校研究院發展壯大或關停并轉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

 

相關稿件